当前位置: 首页 > 师风师德 > 浅谈新时期的师德修养

浅谈新时期的师德修养

2019年06月27日 17:13:22 访问量:14

 春风化雨润无声

浅谈新时期的师德修养



    永登县连电学校  焦存良

 未来世界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教育的成功与否以及它在一个国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如何,最终取决于作为教育主体力量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乃至影响到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执行。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实现新的突破。

 师德,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区别于普通的社会公德。师德应当是社会公德加上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所形成的一种教师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就必须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汶川地震时的谭千秋老师,在教室垮塌之时,张开双臂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四个学生,这种大难面前所体现出来的高尚师德正是谭老师高贵人品的写照。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争做“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在全国大力开展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新时期师德应该有以下的含义:



一、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二、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 乐教勤业,是师德规范的最高境界。

      通过师德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的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科研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引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体会桃李满天下的快乐。体会教师职业的热爱给了我乐教勤业的巨大动力。

      教师工作的热情源于积极进取和勤奋精业的精神,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趣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总而言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我相信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一定会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更新自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做到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新形势下,做为教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加强师德修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不断完善自我。

     我是已经有24年教龄工作经历教师,要想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就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首先,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政治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不能用科学发展观来进行教育管理,就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其次教师还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爱岗敬业、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师德之魂。
      师德修养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的一个逐步提高自我的过程。教师只有对自己不端的反思和严格的要求才有可能对自己的责任心比较明确。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同时也有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教育的责任。教师有责任心不要喊口号和做着看,而是要要站着干的,把工作踏踏实实的做到实处。要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去进行关心和照顾。老师能做到这些必须要强烈得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并且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教师在执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乐于奉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教师德奉献精神是师德之魂。教师要正确认识所在岗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不为“物流”所动摇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在工作中勤奋刻苦,勇挑重担,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深钻业务,大胆实践。争取在教学方法和理论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三、以身作则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的人格感化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人格魅力并不是虚无飘渺的,而是十分具体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再加上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 和“可塑性”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仿效的榜样,正如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所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身共做;要学生学得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陶先生的话在今天的提高师德修养方面仍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被一些师范类院校作为培养教师的名言。教师要以自己的完美人格来影响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是师德认识的提高、师德情感的陶冶、师德意志的磨练、师德信念的确立,还是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都不可能是短时期的、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要求越来越高,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炼,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质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水平,适应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编辑:刘万波
上一篇:永登县连电学校师德师风承诺书§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永登县连电学校 特此声明。